Wednesday, November 13, 2013

He is peddling hope. There is nothing more addictive than it.   Law and Order S13:21
個人慘痛經驗,分享出來希望能提醒大家將來注意。
我幾年來都有服用中藥,但極少服用西藥。一向身體也沒大問題。
今年六月開始服用西藥,我有告知開中藥的醫生我服用的是什麼藥(只有一種)。因為這位中西醫師(現在醫院的四十左右及更年輕的中醫師都是中西醫師,有西醫執照的)開藥都是很多複方加一堆小藥,所以我有小心翼翼繞著彎和他說: 我現在開始服用這一項西藥,你開藥時看看是否不要開到可能有衝突的藥。(因為這位醫生心高氣傲,對他說話要分外小心,不然會得到"啊,你不要再來了,我不會看啦"
他當時有應,但時不時說:“你不要吃西藥啦,你根本就沒什麼病"
幾個月來人一直腫上去,他看到我時就會念:”你為什麼水腫,你吃西藥那麼毒的藥..."
到了前天,我在網上看其他資訊時,逛到kingnet 醫藥問答,看到如下:
一、磺胺類藥物
磺 胺類藥物 (如sulfadiazine等) 不宜與含有豐富有機酸的中藥或其複方制劑 (如烏梅、山楂、山萸肉、五味子及烏梅丸、參麥飲、五味消毒飲、川芎茶調散等 )合用,因為大量有機酸可使乙醯化後的磺胺溶解度減低,易在腎小管內析出結晶,阻塞和損傷腎臟,引起血尿、尿閉,甚至急性腎功能衰竭。(1,4)
磺胺類藥物不宜與含鞣質類中藥 (如地榆、石榴皮、五倍子、訶子、大黃、虎杖等) 同服,因為鞣質可與磺胺類藥物結合,影響其排泄,導致血及肝內磺胺藥濃度增高,嚴重者可發生中毒性肝炎。(1,2)
  而大黃這項就是我五六個月來吃的藥裡一定有的。有時是單項,有時是在複方裡(桃核承氣湯etc) 
我大驚之下,昨天回診拿著印出來的資料(後來發現這是很普通的知識,台北市立聯合醫院網頁和中藥大廠港香蘭網頁及很多藥學相關網站都有)給中醫師看。
他看了說:“啊,你不要來了,我不會看" 我:就只有請你注意以後開藥不要有大黃這味就好"
結果,昨天的藥出現了一項之前沒見過的複方。上網一查,依然有大黃。

結論就是,在現在醫療環境裡,真正用藥把關的人,是自己。我早該在開始服西藥時,就上網查一查中西藥服用禁忌。而不是只做個負責認真的病人,告知醫生我吃什麼其他的藥,請你注意不要有衝突。

五個月來對肝腎的傷害(五個月重了五公斤,復健師每週看到我三次都會說:你腫腫的),是在我身上。概括承受的,是我。